课题息窗1:乘加乘减

 课题名称:  乘加乘减                适用年级:二年级                      

单位名称:青州市高柳镇阳河小学     设计者:王萌

一、目标确定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教材分析

本课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斯则混合 运算的技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能结合具体情景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学习 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程生活中 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而有些孩子读题能力差,不理解题意而乱写,孩子们综合能力较差,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二、学习目标

1. 结合情境,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2. 通过对两步计算问题的解决,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策略:分析法,经历“提问—分析—先求—再求”的解题过程。体验分析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3. 通过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 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习重难点

理解两步计算的解题思路。能理解表达两步计算的思路,初步感知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四、评价任务 

自主练习1、2指向目标1;  自主练习3指向目标2;

自主练习4指向目标3;     自主练习6指向目标4

五、课时安排: 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走进生活、善于发现

1、走进生活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师出示情境图;停车场。

学生观察情境图,独立读信息。

师:你能把看到的这些信息分分类吗?

预设:生1:小汽车和大汽车一类。

    生2都是关于人数的信息分为一类。

小结数学方法:刚才还是非常凌乱的信息,经过大家的分类整理,现在就变得非常清晰了。学会分类、整理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整理之后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生1: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生2:一共有多少辆汽车?

      生3: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二、你问我说、善于思考

1、你问我说

师:刚刚我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第一个问题。

学生完整读题。

课件出示:想一想,要求旅游团一共多少人,必须知道什么?

 算一算:计算时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有想法的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2、善于思考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描述:要求旅游团一共多少人,必须知道几人一组,已经分了几组,剩下多少人?

师引导: 也就是说要知道已经分的人数和剩下的人数这两个信息。

            板书:已经分      剩下

评价:说的真好,条理清晰,老师一听就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

再找学生来说一说。

师:接下来,算的时候先求什么?

 

学生描述先求前面已经分的人数,然后再加上剩余的人数。

问题:为什么要先求已经分的人数?

小结方法:刚刚我们说旅游团一共多少人包括两部分:前面已经分的人数和后面剩下的人数,对吗?再看看信息,发现剩下的人数已经知道了是5人,而已经分的人数我们不知道,所以要先求。

板书:先求4个小组几人?

       再求一共几人?

师:这要做题完整吗?

生作答:一共41人。

整理小结:

一起回顾一下,要求一共多少人?必须知道什么?

课件:圈出来      已经分      剩下

师:再看信息,发现剩下的是5人已经知道,而已经分的4个小组的人数还不知道,所以通过大家的分析思考,确定先求什么?

指板书:先求4个小组几人?

师:用什么运算?

乘法师:再求:再求一共几人?用什么运算?

加法。

三、点拨提升,善于归纳

师:我们用乘加解决了旅游团一共多少人?刚才我们还提出了比多少的问题。

 你能不能像刚才一样先想一想,算一算呢。

出示课件。

师:想好就赶紧算一算吧。

学生自己读一读、想一想、算一算、写一写。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要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必须要知道小汽车多少辆?大汽车多少辆?

师:先求什么?

生:大汽车知道是9辆,所以先求小汽车几辆?

师: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的非常清楚,而且敢于表现自己,是咱班的小榜样。

谁能像他一样再来说一说。

板书:先求小汽车几辆?

           再求多几辆?

整理小结:

师:看来我们要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也就是求相差几辆

板书:相差

师:要知道什么?

学生描述要知道小汽车几辆?大汽车几辆?

师:再看看信息,大汽车9辆,所以确定先求小汽车?用什么算式?

生:乘法

师:再算多几辆?

生:用减法

师:最后还要写上答

四:迁移创新,善于发散

师:大家看,刚才我们解决了旅游团人数问题的时候用乘加,现在解决了       汽车的问题,又用乘减。看,我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学数学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板书 :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学的怎么样,下面让我们到生活中去看一看、练一练吧。

1、生读信息,找问题。

师:我们在解决的时候像刚才一样先想一想、再算一算。

要求一共有几个轮子,要知道已经用了几个,还剩下几个。

先求用了几个?9×4=36(个)

再加上36+50=86(个)

及时评价真不错,看来同学们能用刚才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了。

2、课件出示

师:看过么?没看过的同学一定要看一看哟,里面有非常多的课外知识,能拓宽视野。看这儿还有他的信息呢?

每套4本,每本9元。

  课件出示:会员卡。

师:他有什么作用?看来大家都有购物经验。用它来买东西可以便宜。

课件出示问题:

生谈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他把自己的思路说的非常条理,清晰的思路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发现大家解决问题越来越熟练了。

3、老师还有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敢不敢接收挑战?

课件出示:

学生汇报:一年级差2个座位、二年级多3个座位。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还剩3个座位。刚才B区分给一年级差2个座位,

如果是我们参加这个活动,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让学生懂得谦让、合理分配,出门在外参加活动就是要互相帮助。

4、小结: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9×4 +5 =36 +5 =41(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通过学习, 我们掌握了算式中有乘有加的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教 学 过 程:

计算:

 2×6= 57 

  3×8= 41 

  1×6= 38 

  2×9= 78 

  4×9= 25 

  3×5=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 由)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己的学具:你们小组 同学给图片分分类,再说说你们一共有多少图片。 (同位互相 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能说出自己的道理。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 4 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 己的计算方法) 

  3、完成自主练习。 

  1)出示第 4 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然后 列式计算并交流算法。 (根据有关信息可以进行拓展练习。 ) 

  2)出示第 5 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讨论: 分给他们的座位够吗?帮他们想一想他们可以怎样坐车? 

  3)出示第 6 题(计算题) 让学生先独立做,然后集体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4)出示第 7 题 学生看图后想一想: 先估计一下哪队得分最多?哪队得分最少? 再算一算他们各的多少分? 根据得分排出名次,最后连线。 

  5)出示第 8 题 (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 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 时间去探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 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 给爸爸妈妈听听。

五、作业设计: 熟练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2×6= 57 

  3×8= 41 

  1×6= 38 

  2×9= 78 

  4×9= 25 

  3×5=15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2×6= 57 

  3×8= 41 

  1×6= 38 

  2×9= 78 

  4×9= 25 

3×5=15

课题信息窗2:混合运算

课题名称: 混合运算                 适用年级:二年级                      

单位名称:青州市高柳镇阳河小学      设计者:王萌

一、目标确定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材分析

本课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斯则混合 运算的技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能结合具体情景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学习 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程生活中 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而有些孩子读题能力差,不理解题意而乱写,孩子们综合能力较差,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联系实际注重应用,是我们教学的一原则,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重点,尤其是应用题的解决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的比较好,注重学生自编题的能力培养。

二、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3、学习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 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计 算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混合运算的计算方 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 力。

四、评价任务 

自主练习1指向目标1;      自主练习6指向目标2.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游玩时租过船吗?看看这几个 小朋友是怎样租船的(出示挂图)

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引导看图,提出问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你看到什么了?你能提 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这些 船够吗?一共需要多少辆索道?)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师:你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这些船够 吗?”这个问题吗?先自己试试看。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后再交流。 

  2)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吗? 

  3)交流: 

  45÷5=

  9(条)9?1=

  8(条) ,还差一条船

(先算乘法) 也可以这样算:

  45÷5?8=

  1(条) (先算除法) 

  4)师:我们来看“一共需要多少辆索道?”这个 问题吧!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30÷6=

  5(辆)2 5=

  7(辆)或者:2 

  30÷6=2 5=7 (辆) 师:谁愿意把你计算的结果拿到前面来展示给 大家看? 强调: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 1 题。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就用什么方法。 (学 生独立做,再集体评议。 ) 

  2、出示第 2 题 练习时,引导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强调:在算 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 学生先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评价。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很高 兴,你们高兴吗?说出来听一听。

五、作业设计: 把你今天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一共需要多少辆索道? 2 

  30÷6 =2 5 =

  7(辆)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一共需要多少辆索道?

  230÷6 =2 5 =7(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