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东城学校初三备课组

【单元说明】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众多不朽的名著。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从这一时期的经典长篇小说中节选的精彩片段。它们有的讲述英雄传奇(《智取生辰纲》);有的描绘儒林世相(《范进中举》);有的演绎历史故事(《三顾茅庐》);有的展现封建大家族的生活(《刘姥姥进大观园》)。

【单元目标】

1.了解明清小说的特点,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2.运用小说要素分析方法,联系全书,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提高对古典小说的赏析能力;

3.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4.结合时代背景,探究故事发生的原因,探讨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

5.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感受古今语言的变化。

【教学方法与策略】

1.要有单元整体意识,每篇课文的学习既要关注单元目标,又要有所侧重,要落实”一课一得“的新理念;2.本单元文章都是从经典长篇小说中节选的精彩片段,教学时还要有全书意识,需要补充与文章联系密切的故事情节,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3要由课内到课外,.重视同主题、同类作品的比较阅读。

基础型阅读

【课型】单元导读课(2课时)

【学习内容】

教材:《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记文章中出现的文学常识。

3.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述故事。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目标。

二、学习环节

活动一:了解作者明出处

1.《水浒传》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全书前半部分写“官逼民反”,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再现了梁山起义发生、发展与失败的全过程,是一部有着丰富历史内容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文学著作。

2.《三国演义》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众多人物形象,其故事脍炙人口,流传广远,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的思想感情。

活动二:识记字词扫障碍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答案见教材“读读写写”及文下注释)。

(1)zǎn(    )行   nèn(   )地   gān gà(    )

面面sī qù(     )  啰zào(    )   wān(    )口割舌

guō(    )噪        òu(    )气    chuǎi(    )测

zhuì zhuì(      )不安          yuàn chàng(       )  

chēn(    )怪      这sī(     )     wù(     )的

(2)朴刀(     ) 晁盖(     ) 三阮(     ) 喏喏连声(    )

倥偬(     ) 殷馗(     ) 寰宇(    ) 杖藜(     )

篡逆(    ) 斡旋(    ) 悒怏(    ) 荏苒(     )

揲蓍(    ) 鹤氅(    ) 愧赧(    ) 蹉跎(     )

箪食壶浆(    )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词汇,根据语境推断方言语汇的意义(答案见教材文下注释)。

(1)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  取:

(2)这厮不值得便骂人。  值得:

(3)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强人:     去处:

(4)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 影:

(5)你理会得甚么!   理会:

(6)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   还:

(7)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饶:

(8)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 胡乱:

(9)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吃:

(10)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计较:

(11)倥偬: (12)蹉跎: (13)轩昂:

(14)杖藜: (15)斡旋: (16)悒怏:

(17)荏苒: (18)愧赧: (19)箪食壶浆:

(20)朝闻夕死:

活动三:了解背景知因果

1.《水浒传》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章节分别是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命运多舛,奉命押送花石纲,但在黄河里被风打翻了船,只得逃难远避。后被赦,杨志在东京用财物打点,想官复原职,被高俅赶出,因盘缠用尽,只得变卖祖传宝刀。

集市上遇见泼皮牛二挑衅,只得用刀试砍铜剁铁、吹毛得过,试杀人刀上不见血时,牛二不依不饶,而且强要刀不给钱,杨志在盛怒之下杀死牛二,后投案自首,被发配大名府充军。这也是杨志“失意”之时。杨志得到梁中书抬举,在校场与周谨、索超比武获胜,被升任为管军提辖使,“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接下押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这是杨志人生中“得志”之时。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晁盖等人夺取生辰纲后,杨志初欲寻死,后逃走;谢都管等人便将罪过都推到杨志身上,诬陷他与贼寇勾结。杨志想光宗耀祖的指望至此彻底落空,这是他人生中的“幻灭”阶段。后来杨志遇见“花和尚”鲁智深,二人同在二龙山落草为寇。

2.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于是他三顾茅庐: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活动四:初读课文筛信息

1.读课文,找出《智取生辰纲》的主要人物及其绰号,完成表格。

人物

杨志

白胜

晁盖

吴用

公孙胜

刘唐

阮小二

阮小五

阮小七

绰号

青面兽

白日鼠

 

 

 

 

 

 

 

2.《三顾茅庐》涉及了哪些人物?你还知道关于他们的哪些故事?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一:了解作者明出处

1.《儒林外史》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批判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清代的科举制度:清代读书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录取后称为生员。生员分为三种:廪生、增生、附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

2.《红楼梦》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

织造,这是一个财富要职,其第一任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曹玺,后来曹家势败家亡,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红楼梦》有《风月宝鉴》《石头记》和《金陵十二钗》等别名。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作品的巅峰之作。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活动二:识记字词扫障碍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答案见教材“读读写写”及文下注释)。

yī(     )miǎn tiǎn(    )带qiè(    )(     )公

(     )事wěi wěi(    )连声(    )亲cuì(     )口水

hou(    )万guàn(    )家私报(    )元(     )

zhuō(    )病zhēn(     )酒zuàn(    )jiǎo(     )幸

wǎn (    )头发商zhuó(    )桑zǐ(     )银dìng(     )

(      )名(     )星宿(     )

蓼溆(    )(    )霜(    )

2.指出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答案见教材文下注释)。

1)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火候:

2)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小心:

3)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道:“罢么,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尖酸:

4)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相与:

5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调停:

6)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不伏手:

7)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促狭鬼儿:

活动三:了解背景知因果

 

 

东城学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

温馨提示:

本试卷设附加分值5分,按全卷书写规范情况判定书写等级。(A等5分,B等3分,C等1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一、(8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趱行(zǎn) 银箸(zhù)  聒噪(ɡuō)  面面厮觑(qù)

B. 殆尽(dài) 漱盂(sù)   末胄(zhòu) 捏丝戗金(qiànɡ)

C. 带挈(qiè)   啐(cuì)    寒噤(jīn)    醉醺醺(xūn)

D. 发怔(zhènɡ) 筵席(yàn)  拜谒(yè)   顿开茅塞(má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疏懒   勾当   末胄      如雷灌耳

B. 虞候   检讨   瞋怪      诺诺连声

C. 倾颓   喧哗   漫不经心  不知所措

D. 浮燥   存恤   啰唣      剜口割舌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 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 5月22曰,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22死59伤。

D. 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疲。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B.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它描写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历史真实,热情讴歌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作者是施耐庵,明末清初小说家。

C. 罗贯中,山东东原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著有《三国演义》等。

D.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二、(12分)

5.默写。(7分)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2)行人莫问当年事,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3)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梅绕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行香子》)

(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7)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1)文段中画线句子描写的人物是    ,主要运用了   描写的方法。(2分) 

(2)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与画线句子描写的人物有关的三个故事。要求: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每个故事不超过8个字。(3分)

 

第二部分阅读(30分)

 

3、(1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共4分)

(三)陇西行①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②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③边骨,犹是深闺④梦里人。

 【注释】①陇西行:古代曲名。②貂锦:这里指装备精良的战士。③无定河:在陕西北部。④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7.首句表现了将士的  ,第二句表现战争的 。(2分)

8.本诗中的“可怜”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表达情感有何不同?(2分)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0分)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②湩(dòng):乳汁,这里指汤汁。③爨(cuàn):烧火做饭。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庐基侧,庐:         (2)会虎为暴。会:
10.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2分)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无乃为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陶然弹琴以自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睢不辱使命》)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2分)
 

(2)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2分)
 

12.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6题。(9分)

唯有垂杨管别离

李修文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 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

 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有删改)

13.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3分)

 

 

14.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2分)

 

 

15.根据括号内的要求,任选一句,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

【A】 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6.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2分)

 

 

(四)阅读《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修复》,回答下列问题。(7分)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修复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________。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17.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

B.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文中第③段画线句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分)

 

 

19.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首句一致)(2分)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四、写作

有句名言说得好“美丽属于自信者,从容属于有备者,奇迹属于执着者,成功属于顽强者……”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     属于我”。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叙事清楚完整,中心明确。2.书写干净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请将题目及文章写在稿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