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说明: 第一部分A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侧重于理解和翻译的阅读实践

考试大纲

核心素养与高考命题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言建构与运用:翻译强调重点文言基础知识,通过文言基础知识回顾、总结、拓展,理解古文意思,掌握文言文基本的语言建构。

思维发展与提升:文言断句是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概括分析文章内容上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古今观照中增强文化自觉自信。

说明: 说明: 考什么1

一、(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

王涣字稚子广汉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正部郡,风威大行。后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数发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真题试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解析 好侠”“尚气力是两个并列的动宾结构,且都是王涣年少时的性格特点,这两句间应该断开,排除CD敦儒学是重视研习儒学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答案 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解析 单独使用不表示国都。

答案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解析 仍然忙得无法分身理解错误。文中的意思是:任峻提拔任用文武官吏,都能竭尽他们的才能,纠察剔除奸盗之人,没有畏避退缩。

答案 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                                    

                                    

答案 (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但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一文多用,素养提升

【要词突破】

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词的意义。

臣任功曹王涣以贤选能(   )

境内清(   )

部郡(   )

考妖言不实论(   )

又能以数发擿奸伏(   )

用文武吏(   )

答案 选拔 平坦,引申为太平 约束,制裁 定罪,由……而获罪 奇特 提拔

【教材·成语联想】

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词的意义。

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之以法(   )

副有罪,当相(《苏武传》)(   )

云诡(   )

发难数(   )

答案 选择 平坦 约束,制裁  定罪,由……而获罪 奇特,怪异 

【原创迁移】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曹,古代官职,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B.补阙,官职名称,职责为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

C.永元,东汉和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D.黄老,,指上古的黄帝;,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后世道家奉为始祖,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

解析 结合前面的拾遗来看,这里的补阙是弥补疏漏或失误。

答案 B

【参考译文】

王涣字稚子,是广汉县人。其父王顺,担任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崇尚气力,多次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后来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重视研习儒学,学习《尚书》,诵读法令,大体了解了其主要旨义。他担任太守陈宠的功曹时,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绝不留情。陈宠名声大震,入朝担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辞让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贤明有才能的人;让主簿镡显弥补疏漏、匡正过失,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王涣由此开始出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朝廷让他担任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境内安定太平,商人可以在道路上停宿。那些放牛的人,总说将牛交给王涣,始终没有发生互相侵犯之事。王涣担任温县县令三年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依法整肃下属各郡,教化和声威大行。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以公平正直立身处世,处理政事能做到宽严得当。那些含有冤情、长期诉讼,而历届官员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评判的案件,王涣无不详尽细致地弄清事情的真伪,消除大家的疑惑。他又能用奇异的方法,多次揭发隐藏未露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对他称颂叹服,认为王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王涣病逝。无论是城中百姓还是路过此地的人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相互集资,引来上千人以酒洒地祭奠他。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桌子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都说平常带粮食到洛阳,被士卒和官吏掠夺,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再没有被官吏侵夺冤枉,所以前来祭奠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喜好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祠堂全部毁掉,只特别下诏让密县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自从王涣去世以后,朝廷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选拔洛阳县令,(但挑选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以剧县县令勃海人任峻补任洛阳县令。任峻提拔任用文官武吏,都能竭尽他们的才能,纠察剔除奸盗之人,没有畏避退缩,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但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任峻字叔高,在太山太守的职位上离世。

二、(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此,使之奉常时用乎?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买以赎,命释其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真题试做】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解析 前后联系可知,此处是说,范纯礼因为父亲范仲淹做了官,故之间应断开,排除BC两项。京西转运使为官职名,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讲不通,中间应断开,排除A项。

答案 D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解析 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错误。是官的统称,令尹在春秋战国时相当于宰相,也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答案 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解析 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错,原文是激驸马都尉王诜曰……诜怒,曾布只是挑拨了王诜,让王诜生范纯礼的气,并没有挑唆王诜诬告范纯礼。

答案 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译文: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译文:                                    

                                    

解析 (1)关键词”“,反问句式,句子大意。(2)关键词村野”“”“好生,句子大意。

答案 (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一文多用,素养提升

 

【要词突破】

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词的意义。

曷若(   )

其对(   )

纯礼以静待之(   )

守吏息俟诛(   )

听其家买以赎(   )

前尹以刻为治(   )

答案 放下,搁置 认为……是对的 一概,全部 害怕,恐惧 ,催促,督促 刻毒

【教材·成语联想】

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词的意义。

沛公则车骑(《鸿门宴》)(   )

觉今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

匡天下(   )

恻隐(   )

巫妪何久也?弟子之!(《西门豹治邺》)(   )

秦之遇将军,可谓(《荆轲刺秦王》)(   )

答案 丢弃,放下 正确 全部,一概 害怕,恐惧 ,催促,督促 刻毒

【原创迁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礼担任陵台令兼永安县令时,不接受永昭陵兴建摊派的赋役,后来,众人责问陵使韩琦,纯礼回答得有理有据。

B.纯礼对待百姓从不豪取抢夺,百姓画他的图像挂在家中,像敬神一样敬他,称为范公庵

C.徽宗即位,纯礼担任开封知府。前一任开封知府用严苛的法令来治理百姓,纯礼认为宽严互补,是圣人的教诲,一切以宽缓的态度来处理。

D.驸马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动不动就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颖昌府知府、崇福宫提举。

解析 众人责问陵使韩琦错误,原文中的众质之,质问的是纯礼。

答案 A

【参考译文】

范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荫,担任陵台令和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京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摊派给一路,只有永安不接受命令。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陵使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吗?一定会有他的说法。后来,众人责问他,纯礼说: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一年四时都要修缮管理,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竟然和各县平摊赋役,怎么比得上将赋役搁置,用它来供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肯定了他的回答。还朝,他被任命为三司盐铁判官,凭比部员外郎的身份出京担任遂州知州。沪南有边防事务,征调赋税严苛急切,纯礼一概以静应对,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不从百姓那里征取。百姓在庐舍中为他画像,把他像神一样加以供奉,命名为范公庵。草场失火,百姓疑虑害怕,看守草场的官吏惊恐地等待诛杀。纯礼说:草湿就会产生火气,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只让他们暗中赔偿。库吏偷丝太多当判死罪,纯礼说:因为乱糟糟的丝杀了他,我不忍心。听任他的家人立刻出钱买下来赎罪,命令释放受到牵连的人。升任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即位,凭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知府。前府尹治政苛刻严酷,纯礼说:宽柔刚猛相济,是圣人的教诲。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因此一概以宽大处事。皇帝直接下令审讯享泽村村民谋反一事,纯礼审问事情的缘由,(原来是)这个人到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见到工匠做桶,就把桶拿来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怎样?于是被桶匠抓住。纯礼第二天上朝应对,徽宗问怎么处理这件事,纯礼回答说: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就够了。皇帝说:(这样做)凭什么告诫后人呢?纯礼回答:正想使外面的人通过此事知道陛下不滥施刑罚,足够作为典范了。徽宗听从了他的话。纯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曾布畏惧他,挑拨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升任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动不动就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说明: 说明: 做后思悟

结合以上高考真题,对应考纲要求,请同学们思考:高考题选文有何特点?考题考查了哪些考点?分别以什么形式考查的?针对以上命题特点,我们如何在复习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