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答案】D

【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硝酸钾是由钾元素、氮元素与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B.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属于复合肥,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高温加热的条件下硝酸钾可能会发生分解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D.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没有指明温度,所以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化肥的种类;溶解度概念。

 

12.【答案】A

【解析】A. CaOH2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碳酸钠),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HCl与过量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1. 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13.【答案】A

【解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及题意可知,充分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此现象可说明铜和硝酸银发生了反应;因为活动性:>铜,可知在铜开始与硝酸银反应时锌已经完全反应,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一定不含锌可能含有铜,而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

【考点定位】金属的化学性质活动性顺序

 

14.【答案】A

【解析】A. 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B.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OSiAlFe
C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考点定位】物质的分类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化合反应及氧化反应;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5.【答案】B

【解析】:A. 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铝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B. 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出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错误
C. 除去炭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能达到实验目的;
D. 除去KCl固体中的MnO2,溶解、过滤和蒸发,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考点定位】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

 

 16.【答案】C

【解析】A. 反应后甲、丁质量增大,都是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戊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无法确定是否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1. 戊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g23g=4823,该选项说法正确;
    D. 由于不知道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因此不能判断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定位】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7.【答案】A

【解析】根据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钠离子、水分子。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能与碱性物质(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定位】盐的化学性质: 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的化学性质

 

18.【答案】A

【解析】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A.因为没有说明XY两种物质的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不确定降温是否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温度大于t1℃的温度范围里,根据图像曲线所知,物质X的溶解度大于物质Z的溶解度。

C.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到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XY

D.t1℃时XZ曲线有交点,说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那么等质量的XZ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考点定位】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9.【答案】B

【解析】A.该实验是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II收集的氧气不干燥;Ⅲ、Ⅳ无法测定收集的氧气的体积,故错误;
B.称量装置I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质量计算出过氧化氢的质量,最后根据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即可计算出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正确;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装置Ⅳ收集氧气,氧气应从b端进入,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端管口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错误;
D.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所以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故错误。

【考点定位】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

 

20.【答案】D

【解析】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后才会生成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一定含有盐酸,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能共存,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碳酸钠,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后会出现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铜,所以
A. 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H2SO4,故正确;
B.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所以溶液的pH不断增大,故正确。
C.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所以b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氯化钡,故正确;

D.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有Cl-OH-,故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的共存问题;离子的检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